靖江市企业党建文化标识自媒体网

杜甫在登高中写“无边落木萧萧下”,为何是落木,而非落叶?

杜甫,千古诗圣,心系苍生,胸怀天下。

他在世时,经历了盛唐转衰的过程,所以他的诗中反映了不少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常怀忧国忧民,沉郁顿挫之感。因此,他的作品因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被称为诗史。

《登高》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当时安史之乱虽然已结束了四年,但是地方军阀又趁势而起,杜甫离开草堂到达夔门。那时他的人生,已经走入老年,生活依旧贫苦,身体也愈发不好。

杜甫在登高中写“无边落木萧萧下”,为何是落木,而非落叶?-图1

他于秋日登上白帝城,面对秋江萧瑟,百感交集,于是就有了这篇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因此,《登高》被后人赞为:一篇之内,句句皆奇,一句之内,字字皆奇。精光万丈,系旷代之作。

登高原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思是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那么,为什么诗人不用“落叶”,而是要用“落木”呢?

用“落木”更为深沉

诗忌俗字,说到“叶”,常使人感觉到绿意和生机,想到枝繁叶茂。单一的“木”字,则给人一种秋天的萧条感觉。

杜甫在登高中写“无边落木萧萧下”,为何是落木,而非落叶?-图2

王勃曾经写下过一首秋景五绝: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虽说也是在讲萧瑟,但黄叶一词好像就不如落木来得深沉。

相比落叶萧萧,显然落木萧萧更加沉重,这也符合诗人的意境。诗人听猿啼,看飞鸟,仰望落叶之窸窣,俯瞰大江东去。既壮阔又萧瑟,引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

韶光易逝,壮志难酬,“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一整首诗歌的情绪是自然而然,又沉郁悲怆的。所以,也只有落木萧萧,才能更加反应诗歌的情绪。

用“落木”古已有之

用木来化用叶,古已有之。屈原曾在《九歌》中写: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庾信在《哀江南赋》中写: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曹丕也有:草木摇落露为霜。杜甫之后,黄庭坚在《登快阁》中也将落叶写作落木: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杜甫在登高中写“无边落木萧萧下”,为何是落木,而非落叶?-图3

树木、树叶、树枝,在诗人眼里,都可以用木来代指。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在形象思维中,木和叶的语感相差会大很多。

很多诗人都用木叶来描述秋景,譬如: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不但是描写秋风吹树木,也在表示落叶纷飞。

“木”这个词语,还会让人联想到颜色,那种深褐色的深重,而“叶”却容易让人联想到青绿般的颜色。很显然,在本诗中,沉郁的色彩更加合适。

用落木是为了平仄

有歌手说,为了押韵,作词可以无所不用其极。这还是现代的白话文写作呢,更别提古代对韵脚平仄非常讲究的古诗了。将登高用七律的平仄来考察一下,可以看出这是属于仄起入韵的格式。

杜甫在登高中写“无边落木萧萧下”,为何是落木,而非落叶?-图4

这个格式要求七律的平仄是: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虽然说很多美妙的古诗因为情怀悠长,有时候并不局限于平仄,但是大体的格式还是要遵守的。更何况,诗圣用词向来考究。杜甫这首《登高》,除了首联里的“猿”字稍微出律,其余完全合辙。

无边落木萧萧下——平平仄仄平平仄。不尽长江滚滚来——仄仄平平仄仄平。怎么样,杜甫不愧是诗圣吧?

“落木”或许是真的“木”

古时候的交通不如现在便利,所以那个时候的伐木工人在森林里砍了木材之后,想要将其运输出去就会非常困难。所以,他们因地制宜,找到了一个独特的、省力的运输方式——木排。

杜甫在登高中写“无边落木萧萧下”,为何是落木,而非落叶?-图5

木排,在古代被称为“桴”,是运输木材的一种主要方式。伐木工人把木材砍好之后,用绳索等工具简单地将其捆绑在一起,做成木排,然后把木排放到水中。

这种运输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力的消耗,因为它通过水的浮力和流动,让木排顺着水流而下,到达指定位置后,再由人打捞起来,然后搬运走。

同时,长江两岸地势险峻,江水湍急。所以,放木排这一古老的行业,就由此诞生了。杜甫登高望江,难免也会看到木排随水而下。所以,这无边落木还有一个解释就是:杜甫可能看到了真木头。

放木排这个行业,算是惊险、高危,且又生死无常了。从春秋战国时候起,放木排人的身影就一直存在,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才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杜甫在登高中写“无边落木萧萧下”,为何是落木,而非落叶?-图6

不过,伐木通常情况下是在冬季进行,伐木工将木材砍伐之后,放置在那里,然后等到来年春江水暖了,再将木材编成木排放下去。

但是,杜甫登高的时间是深秋了,所以理论上他应该看不到大规模的放排的。但是,结束安史之乱的战乱后也说不准。所以,这个解释权当读个新鲜吧。

想想看诗人登高远望,秋风萧瑟,江水滚滚而下,奔腾不休。江上木排成行,随水而下,逝者如斯夫。两岸猿声不休,茫茫天际白鸟南飞。

杜甫在登高中写“无边落木萧萧下”,为何是落木,而非落叶?-图7

诗人沉郁悲苦,身体老弱又思念故乡,他早年登楼时还能够写出: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在夔州的时候,也只能自嘲的写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了。  

结语

杜甫写《登高》的时候已经五十六岁了,他从踌躇满志的壮年,到暮气深重的晚年,他在安史之乱的动荡中流离了整整八年。余生的时间,他亦在动荡的时节里颠沛飘荡。

他不但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民苦难和国家的忧患,精神和身体也都遭遇了许多折磨。但是他年华逐渐老去,沉郁忧患开始成为他诗作的底色。

写登高的时候,正是他准备归乡之时。然而动荡的时局让交通闭塞,这趟归家之行路途漫漫,三年后,杜甫病故在耒阳。正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02775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jhmqgg.com/post/2140.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 况柏雪
    2024年07月09日 12:34:53
    杜甫在登高中写到无边落木萧潇下,选择用落叶可能会产生误解,但选用 零散枯叶随风而落的情景,不仅更有深度感,也更能表现出他的伤感和忧郁之情,使用表情符号👍 ,可以更好地传达他对秋天的感触和心境的生动表达!
  • 招凯晨
    2024年07月09日 12:41:17
    🍂落叶是指植物的一部分叶子逐渐凋落的过程,而萧潇意为自然界声音的一种描述,但杜甫选择用无边......落下, 使用\之"更表示肃杀的气息以及对国家的沉重思念。“世间冷暖和长短“野鸟对喔杜之为粟恩赐疏弃皆是思绪作蝴蝶分散〞状态其整体表现出浪漫的艺术诗中而已 ,加深对于亲临了景物朝气大变迁等唏嘘又满怀同情境界变化手法真的令人赞叹不已啊!👏🌟
  • 侯明宜
    2024年07月09日 12:43:35
    🌘杜甫在登高中写下无边落木萧潇而下,他之所以使用 落叶 这个词语,是想营造一种寂寥和肃杀的气氛,由此可见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力!🙌
  • 尹科涵
    2024年07月09日 12:47:57
    😿 杜甫在登高时感慨无边落木萧索下落的景象,由此可见他的文学艺术融入自然场景的情感之中,用落叶和诗中的意境相比,落下、凋零,更能体现悲凉、苍茫之感!
  • 鄢汴恺
    2024年07月09日 12:55:20
    杜甫在登高中写到无边落木萧潇下,选择用落叶来描绘景象可能会显得更加自然和生动,他使用的是 流叶 (即 lù mǎu)这个词 ,它强调了树叶的飘零与落下时的动态感 ,这种词语的选择体现了杜诗之深沉、细腻之处,流水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模样,仿佛每一片叶子都在诉说着一个故事。 无边的树木如同瀑布般垂挂而下,一片肃杀凄凉的气氛弥漫开来。
    😔🍂
  • 戴海怡
    2024年07月09日 12:58:30
    🤔 杜甫在登高中写到无边落木萧潇下,为什么用的是 落叶 而非一般常用的树枝树叶,似乎很令人费解。🌿🍃
  • 车永璞
    2024年07月09日 13:01:50
    登高远眺,看落叶如诗画般的自然美景,杜甫用落木萧潇表达了深深的感慨和无尽的思念!🍂🌆
x

注册

已经有帐号?